月初,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13个新职业信息。其中,超过一半的新职业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有的则完全是由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应用衍生而来。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广泛运用,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和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因此而出现。
与此同时,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越来越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大量使用,相关系统、设备的维护、操作需要大批专业人员,也继而催生出了无人机驾驶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新型职业。
一方面,人工智能催生的新职业证实了其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激活经济活力方面的巨大价值;另一方面,新职业的出现化解了“人工智能导致失业”观点引起的担忧和恐惧,让普通大众对人工智能与劳动者的关系有了客观的认识。
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强大将引起大范围的技术性失业。但是这些新职业证明,人工智能正在为人类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并在工作中与人类相互协作。而且我们可以预见,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新职业涌现。
新职业诞生的背后,是一些重复性、标准化、效益低的工作的消失。而人则通过转岗和职业升级来与机器协作,管理机器,让工作更具创新性和高附加值,提高生产力,推动整个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转型。特别是传统行业,“智能+”将要求企业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也要对开发、维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者招聘更高层次的人才,全面提升智能化运营水平。
要知道,从今年开始,人工智能正式成为一个本科专业,已经有35所大学获得“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教育建设和职业分类的应时而变都表明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合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趋势,我们必须时刻做好拥抱智能科技的准备,时刻准备迎接人机协作时代的到来。